栩栩如生的北京绢人

更新时间:2023-12-22 09:07:51    浏览:0

近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北京绢人赫然在列。

39899294

北京绢人是北京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品,以丝绢为主制成人形的民族手工艺品,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绢人,是美术人形的一种。民间布制玩具"针扎"、""彩扎"等手工艺品,都和它有着密切关系。它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历代仕女,戏剧人物和民族舞蹈造型等题材。艺人们经过雕塑、彩绘、服装、道具和头饰等十几道工序的精细手工制作,做成栩栩如生的立体人型。它的头脸和双手都是用蚕丝制作的,它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选用上等丝绸、纱绢做成,"绢人"由此而得名。

39899296

早在唐代,北京绢人就开始用纸扎成各式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后来又以一些戏文和神话故事作为题材,制成花灯,供人观赏。随着人们对花灯的喜爱,这种工艺逐步发展成了彩扎工艺品。在北宋时,民间开始把绢人运用在大型活动中,以绢绸彩结成人形,使得绢人技艺有了一定的规模。而在其后的发展中,手艺人又以绢绫绸纱剪扎成老寿星和麻姑,同寿桃寿面一起,做为祝贺寿诞的礼品。

据《东京梦华录》记述,北宋时民间艺人能剪绫为人,裁锦为衣,彩结人形了。至明代,民间还有制作绢人的。

微信截图_20231222091054

清代时,以绢绫绸纱剪扎成老寿星和麻姑,同寿桃寿面一起,做为祝贺寿诞的礼品,可惜的是,制作绢人的技艺一度失传了。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这门手工艺通过应邀参加在印度举行的“玩偶人展览会”,以展现少数民族妇女形象的作品进行参赛,结果好评如潮。后来,中国成立了北京美术人形研究组,陆续试制出许多具有新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新作品。作品中从头到脚都采用了中国丝绸、绢纱,在人物的脸型、服饰和动作表情,又充分体现了中国风貌。也因为做成人形的主要原料是彩绢,“北京绢人”就此得名。

 

北京绢人的制作,运用了雕塑、绘画、缝纫、染织、花丝、裱糊等多种技能。

"绢人"的头、脸和双手是用蚕丝制做的,全身从上到下的服饰、衣料、饰物、佩件、道具等等也大都选用上等的丝绸、绢纱做成。

绢人头部:制作绢人头部需要先做头模,根据头部比例和五官位置先雕塑一个头型,然后在原模头型上面糊制棉织物和丝织物,待干燥后,再糊制第二层丝织乔其纱,最后糊蚕丝织物,晾干后再画出眼睛和睫毛,嘴唇、腮红,眼影。待美化脸部后,再剖开头部充填棉花等,便制成了栩栩如生的美女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