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名花”——抽纱

更新时间:2023-12-22 11:42:19    浏览:0

39970930


抽丝剥茧是一项细致的工作,而抽纱则更需要百倍的细心。这是一种极其考验人的耐心的工艺。它看上去精美无比,却需要无数人耗尽心力。

这就是被誉为“南国名花”的非遗——抽纱。

抽纱是按照图案间隔,对布料有序地抽除经纬纱线后再绣制的工艺品。它在工艺的制作过程中,形成通透秀逸、形态各异的“花窗”并与传统刺绣巧妙结合,从独具一格。或许见过抽纱甚至听说过这种工艺的人并不多。但是这项工艺早就飘洋过海,惊艳了整个世界,获得无数人的认可。

1980年,出自潮州抽纱女工之手的《双凤朝牡丹》72×108英寸玻璃纱高档手工绣花台布,荣获慕尼黑第32届国际手工业品博览会金质奖。这是中国手工艺品在国际上荣获的第一项金奖。

1981年又获国家首届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此外,还有其他多项产品屡获省、部级大奖,享有“南国名花”盛誉。产品曾远销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潮州抽纱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抽纱是一项传承几百年的技艺。它早在清代光绪年间,就已经初见雏形。潮绣艺人开始将西方国家传入的刺绣抽通工种与潮州传统刺绣工艺融汇贯通,推陈出新,形成技艺独特的民间手工艺。因潮州抽纱多采用棉、麻布、法丝、玻璃纱为面料,用白色或淡浅色纱线绣制,所以民间俗称“做白纱”,有别于传统潮绣的“做绒”。

潮州是全国抽纱品主产区,成功革新创造和推广运用了许多抽纱新工种、新针法。抽纱产品中的精工、高档、技艺要求高、难度大的品种,唯潮州抽纱产区能全程圆满完成。

当地孕育出了这种独特的非遗文化,如同绽放出了一朵艺术的奇葩。随着非遗文化的推广,它们美妙的图案,将会被更多的人所喜爱和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