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节日里的那些非遗讲究

更新时间:2023-12-22 09:23:49    浏览:0

佛山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佛山的春节具有当地独有的特色,在花红柳绿的热闹里,透着一股喜气洋洋的气氛。佛山节日里有许多民间的“讲究”,而它们正是祖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讲究一,张灯结彩。花灯是过年必不可少的角色。在这个隆重的日子里,它堪称主角。家家户户会悬挂起漂亮的花灯,样式各异,色彩纷呈,吸引了路人的驻足围观。佛山人过春节喜欢用红色张灯结彩。在当地人看来,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佛山人过年用的花灯,除了大红大绿之外,还会用黄色,以大量的冲撞色来突出喜庆,鲜明的颜色对比,让享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只是佛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灯中,也有与别处不同的地方,它们会在大红大绿中,装饰有金色和银色,再加入一些雅致的诗词,具有一种文人的气息。此外,佛山还会刻意在彩灯中放一些绚烂的图案,挂在夜色中,分外引人注目。

花灯不仅仅是照明和装饰,它在佛山人眼中,还有祈福的功能。《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的《佛山彩灯》介绍,按佛山以往的习俗,除夕夜有“卖懒”的习俗。一群儿童提着小彩灯,与小伙伴们一起走街串巷,边走边吆喝:“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不)懒!”这一风俗习惯,激励佛山人从小就要学会勤勉奋斗,不能懒惰。

在佛山的元宵节,还有一种“开灯”的习俗。如果家庭中有男孩,会在家里供奉的神像前,挂上莲花灯、福禄寿灯、三星灯或和合二仙灯。而如果有刚出生的男孩子,还要在自己家所在的巷子口,挂上一个写有“福”字的方灯,通俗来讲,这被称之为“开灯”,

初生男孩的人家还要在驻地巷口挂上一个纸扎四方“福”字灯。为初生的男孩挂灯,俗称“开灯”,取“灯”与“丁”的谐音,意味添丁。颇具传统民俗的意味。

 

讲究二:贴窗花。春节期间,在佛山大大小小的窗子上,会贴满红色的窗花。这些窗花,不仅可以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表达了当地人对于未来一年新的期盼。佛山窗花中,所运用的题材多种多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就是带有“福”字和“春”字的窗花。前者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后者则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福。还有一种窗花,就是生肖窗花。比如今天是鸡年,那这一年剪出来的窗花便是各种姿态的鸡。佛山的剪纸是非遗文化中的一种,同时也代表着人们对于美好幸福的追求。在春节这样的隆重节日里,剪纸无疑是最让人感到过年气氛的非遗文化之一。

 

    讲究三:佛山木版年画。在佛山的广府地区,几乎家家户户过年的时候,都会张贴一些门神的年画。这样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乾隆年间,广府地区家家户户都会请来门神画,然后张贴在自己家的门上。从而营造出一种热热闹闹的过年气氛。佛山木版年画的内容很丰富,像节令习俗、游艺赛会、祭祀信仰等民俗民风在年画的画面上均有所体现。而在所有的年画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财神”。尤其是开商铺的店家,最喜欢在自己的家中供奉“财神”,以此来祈求财神的保佑,以便让自己家的店铺生意兴隆,财源滚滚。而老百姓供奉财神,自然是希望自己的财运亨通。

佛山的“年”有很多传统习俗,体现在剪纸、花灯、木版年画、醒狮等诸多传统文化之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里,在春节这个隆重的节日中更是得到充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