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故宫的岳西桑皮纸

更新时间:2023-12-22 09:24:22    浏览:0

2008年,一种薄如轻纱的手工造纸,被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这便是岳西的桑皮纸制作技艺。随着非遗工作者们不遗余力的推广,这种藏在深山里的国家级非遗——岳西桑皮纸渐渐为世人所知。 

如今,掌握这种技艺的手艺人已经很少了。像岳西县毛尖山乡农民王柏林,是全国仅有掌握手工桑皮纸制作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起初,他只是在自己的家乡苦守着小小的纸作坊维生。日渐衰落的生意让他心里很是担忧。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造的桑皮纸,会堂而皇之地成为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和故宫大修专用纸。

当这一消息传到这个小作坊的时候,匠人们才惊讶地发现,原来曾经威严的皇宫还曾用过咱们大别山腹地小山沟里的手工作坊的白纸,村民们才醒悟:原来祖上操弄的东西还是“国保”。

这一消息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了匠人们。在他们看来,这造纸可是一桩辛苦的营生,每里最累的时候,莫过于从事打浆和捞纸这一道工序。这是一项最费力气的工作,常常累得人胳膊都抬不起来。

当然,其他工序也并非简单就可以处理的,先从第一步来讲,桑皮纸的原料,要先纯手工剥取桑树皮,晒干,放入水池中浸泡数日,然后手工揉捏让树皮变软。接下来,第二道工序就是用石灰水上浆。二次蒸煮、漂洗、去杂质(手工挑拣)。三次漂洗、去杂质、打浆后将纸浆放入纸槽,最后用帘架捞纸。这项造纸术,需要剥桑树皮、浸泡、踏揉、舂烂、湿压、晾晒、整理……20多道工序,全是力气活,女人如果体弱,根本无法胜任。捞出来的纸,在榨水后复合纸张贴上纸焙用明火焙,待纸张干后进行整理修边,用切纸刀切成规定尺寸,100张纸为一刀,进行简单包装后整套工序就算完成。桑皮纸之所以能够传承到今天,与其优秀的纸质有关。成品的桑皮纸温润洁白、拉力强、耐折度高的内在品质,让人们感受到它博大精深的制作技艺和历史文化。

在桑皮纸繁复的工序背后,需要匠人们付出非同一般的辛苦。所以如今从事这项造纸技术的人越来越少。仅剩下的几个工人,基本上以男人为主。这门手工绝活濒临失传,故宫大修却唤醒这项传统制作技艺的记忆!已有千年历史的岳西“桑皮纸”,有幸成为修缮故宫特选材料后,这一民间瑰宝相信会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从而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