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的天柱山脚下,生产这样的一种陶器。它的样子古朴素雅,富于一种大拙之美。深受人们的喜爱。最好的非遗文化是融入生活,与老百姓的日常紧密关联的。痘姆陶正是如此,以前当地人们把痘姆陶做成水缸、泡菜坛子,如今,人们把它们做成工艺品,它凭借古朴之美,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们广泛的欢迎。
如今,痘姆陶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像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陶制手工艺品、颇富时尚气息的精美茶具、简单实用的陶制香炉……在痘姆古陶非遗传习基地,那些曾经被人们遗忘的老工坊、老农窑等传统建筑映入眼帘,展厅内琳琅满目的数百款非遗文创产品令人眼花缭乱。
痘姆古陶市级非遗传承人程柏便在这里开展自己的痘姆陶事业。他表示自己的工作室如今主要是创作一些文创产品,它既代表着痘姆古陶的形象,也关乎古陶产品品质和市场兴旺,容不得半点瑕疵。程柏全表示,“我们有新,但新不离根。基地仍坚持‘原汁原味’的传统制陶工艺,这些是游客真正想看的,也是最能激发游客乡愁,实现情感共鸣的。
近年来,潜山市积极探索“非遗+旅游”发展模式,着力推动非遗“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融入时代”,把建设“古陶文化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古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景观陶器和非遗衍生品的开发与推广。同时,结合扶贫助困、乡村振兴,常态化开展“非遗+研学+旅游+文创”活动,建成了陶宝馆、窑宝馆、文创产品车间、陶艺(研学)体验馆等文化场馆,举办了痘姆古陶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龙窑点火、研学体验等数百场次文化传承交流活动。
随着痘姆古陶知名度的提升,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程柏全也多了一重“讲解员”的身份。去年基地接待各类观摩考察团300多批次,累计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
程柏全表示,今后要加强痘姆古陶与文旅、商业、工业、科技等领域合作,走好融合发展之路,把古陶产业做大做强,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潜山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张泽胜表示,“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品牌扩张力。文创产品作为非遗集聚、转化、创新的载体,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以文化创意赋能痘姆陶制作,既可以让非遗创造出经济价值,又能有效地塑造和传播旅游形象和城市形象,增加旅游产品的丰富度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