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打身体的国家级非遗“肉连响”

更新时间:2023-12-22 09:30:21    浏览:0

你见过这样的国家级非遗吗?这是一种表演方式,它通过表演者拍打自己的身体来向大家展示非遗文化,这就是——肉连响。

肉连响是一种土家族的舞蹈,它诞生于湖北省利川市,流行于武陵山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主要以手掌击额、肩、脸、臂、肘、腰、腿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为其特色。

众所周知,少数民族普遍能歌善舞。他们的舞蹈多种多样,像傣族的孔雀舞,蒙古族的锅庄舞,苗族的芦笙舞等等,这些都被人们所熟知。但是今天我们要讲的“肉连响”是一种土家族的舞蹈,它直到今天,仍旧被人们所喜爱和进行表演。

肉连响作为土家文化符号,在当地很名气。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的刘守红,但是一位杰出的表演者。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肉连响的传承人。在日常生活中,他总是非常忙碌。

刘守红要做的是,是让更多的人知道肉连响,更多的人了解土家文化。为此,刘守红尝试通过网络向观众展示利川这一地方特色舞蹈。在网上,人们可以看到他表演肉连响的视频。

在视频中,刘守红身着或大红色或黑色的土家族民族服饰,拍打手臂、肩膀,有节奏地律动起来,楼宇间、茶园里、学校的操场上、利川的腾龙洞景区、八百里清江的源头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刘守红的表演场地。

刘守红是土生土长的利川人,母亲是土家族,土家族人豪爽、豁达、乐观、粗犷,他热爱利川这充满土家文化的山水。成为肉连响的传承人后,他发现即使在当地,肉连响也不太为人所知,他决心将肉连响这一地方舞蹈发扬光大,“我们土家族的舞蹈也是土得有味道,要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利川和肉连响”。

    他经常去小学教孩子们跳舞。在表演的时候,他会首先对学生们进行示范,演示起如何做有节奏地拍打身体,台下是一排排脸上充满稚嫩气的学生,随着他一起晃动身体。

在重庆长江师范学院课堂上,刘守红教学生跳起舞来,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学生们跟我说,没想到感染力这么强,他们一直说膜拜”,那一刻他感觉很自豪,推广肉连响有希望了。他继续琢磨着,怎么能让肉连响更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和需求,刘守红将原来的肉连响拆分成十几个部分,在网上做起短视频教学。

在生活中,他也不放过任何传播土家族文化的机会。刘守红提到:“原生态的舞蹈其实很打动人,我所到之处就是要让别人记住肉连响,扩大土家族民族符号的传播。”